建筑防煙、排煙設計是建筑防火安全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火災中產生的煙氣,其遮光性、毒性和高溫的影響是造成火災人員傷亡的最主要因素。為確保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的順利進行,組織合理的煙氣控制方式,建立有效的煙氣控制設施是十分必要的。
自然防煙通風設施
發(fā)生火災時,一旦有煙氣進入樓梯間,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將會給上部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帶來很大的危險。為了能達到預期的排煙效果,可開啟窗的自然通風方式需要滿足一定的面積保證。
1.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應在最高部位設置面積不小于1.0㎡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當建筑高度大于10m時,尚應在樓梯間的外墻上每 5層內設置總面積不小于2.0㎡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且布置間隔不大于 3層。
2.前室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時,獨立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可開啟外窗或開口的面積不應小于2.0㎡,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應小于3.0㎡。
3.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的避難層(間)應設有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其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避難層(間)地面面積的 2%,且每個朝向的面積不應小于2.0㎡。
發(fā)生火災時,避難層(間)是樓內人員尤其是行動不便者暫時避難、等待救援的安全場所,必須有較好的安全條件。為了保證排煙效果和滿足避難人員的新風需求,應同時滿足開窗面積和空氣對流的要求,因此可開啟外窗應方便直接開啟,設置在高處不便于直接開啟的可開啟外窗應在距地面高度為1.3m?1.5m的位置設置手動開啟裝置。
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煙樓梯間、獨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電梯前室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煙樓梯間、獨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與消防電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電梯前室應采用自然通風系統(tǒng);當不能設置自然通風系統(tǒng)時,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煙樓梯間前室及消防電梯前室,當無自然通風條件或自然通風不符合要求時,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
1.加壓送風口的設置:
(1)除直灌式加壓送風方式外,樓梯間宜每隔2層?3層設一個常開式百葉送風口。
(2)前室應每層設一個常閉式加壓送風口,并應設手動開啟裝置。
2.在一些工程的檢測中發(fā)現(xiàn),加壓送風口位置設置不當,不但會削弱加壓送風系統(tǒng)的防煙作用,有時甚至會導致煙氣的逆向流動,阻礙了人員的疏散活動。另外,如圖所示,加壓送風口的位置設在前室進入口的背后。火災時,疏散的人群會將門推開,推開的門扇將前室的送風口擋住,影響正常送風,就會降低了前室的防煙效果。
3.機械加壓送風機宜采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送風機的進風口應直通室外,且應采取防止煙氣被吸入的措施,送風機應保證加壓送風機不因受風、雨、異物等侵蝕損壞,在火災時能可靠運行,當送風機出風管或進風管上安裝單向風閥或電動風閥時,應采取火災時自動開啟閥門的措施。
4.為給滅火救援提供一個較好的條件,保障救援人員生命安全且不延誤滅火救援時機,應在樓梯間的頂部設置可破拆的固定窗用以及時排出火災煙氣及熱量。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尚應在其頂部設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尚應在其外墻上每5層內設置總面積不小于2㎡的固定窗。
值得注意的是,設置機械加壓的場所不應設置可開啟的外窗。若在機械加壓送風的部位設置外窗,往往因為外窗的開啟而使空氣大量外泄,保證不了送風部位的正壓值或門洞風速,從而造成防煙系統(tǒng)失效,因此需要重點關注。